WFU

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

臺灣生活型態量表


作者:沈冠霖 醫師 (Kuan-Lin Shen , MD) 臺灣生活型態醫學會

「我最近好健康,九點就上床睡覺了」

「太棒了,我最近也開始手搖飲也改喝微糖微冰」

我們都知道,行為會累積成結果。今天的選擇,就是明天的健康。想知道「當下」健康行動做得如何?現在,有一套可量化的工具來檢視。

2025 年健保署邀集專家公布《臺灣生活型態評估量表》,分成五個面向:

  • 正向社會連結
  • 身體活動避免
  • 危害物質
  • 睡眠與壓力管理
  • 營養

往下滑,花 1 – 2 分鐘,依「過去一週」實際情況填寫。送出後立即看到,總分與各面向分數

  • 不用追求完美,先求如實
  • 建議一個月後再填一次,追蹤變化

文章最後,我會整理了我的親身實踐,以及門診與病患交流得到的啟發,提供你規劃您健康下一步,行動參考。

先評估,再行動。下面是填寫的表單:


先評估,《臺灣生活型態評估量表》




表單按下[計算結果]後,往上滑,可以找到這次填寫的分數


0-20分 低於平均
現在是您與醫師合作的好時機,幫助您養成顯著改善健康的生活習慣。 

21-30分 平均  
您有一些不錯的健康習慣,但仍有很多生活方式可調整來改善您的健康,並降低疾病風險。 

31-40分 非常好 
您有許多良好的健康習慣,但仍有一些領域可以檢視並嘗試改善。 

41-50分 優秀
您做得很好,但可以對生活方式進行小調整,以達到更好的整體健康狀態。 


行動,改善健康!


如果你已經填過這個量表
想從這量表知道更多背後的意義
以及可以怎麼做
參考後續連結
(文章產出中...)


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

沈冠霖 醫師 (Kuan-Lin Shen, MD)



▋學歷


長庚大學中醫學系 醫學學士
長庚大學醫學系 醫學學士


▋經歷


【現任】
至善醫坊中醫診所 院長
台北市中醫師公會 常務理事
台灣中醫男科學會 常務理事
台灣生活型態醫學會 候補監事
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男科專業委員會 理事
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政策法規委員會 委員
台灣中西醫整合眼科醫學會會員

【曾任】
台灣中醫男科學會 秘書長
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中醫會訊 副總編輯/責任編輯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
基隆長庚紀念醫院中醫科受訓醫師
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科受訓醫師
台北.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西醫部受訓醫師
台北.淡水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受訓醫師

【中醫技術傳承經歷】
家傳中醫內科( 沈建忠教授 之子)
育源堂正骨手法(筋傷 接骨)
施曉陽針刀

【國際技術證照】
國際乾針認證 DGSA TOP30、UQ、LQ。並前往瑞士跟診進修。 
高齡長者訓鍊 ISSA&DAI美國功能性高齡長者訓鍊
脊椎側彎認證  SBP (Schroth Best Practice)
紐澳手法Mulligan concept(MWM) UQ、LQ、Pelvic
SCS拮抗技術 國際認證
法國(LMO)、美國(Movement Links、CRTS)、捷克(Petr)等各國骨病學研習認證
臺灣動作專家協會 顳顎關節初階.進階、臨床應用肌動學、呼吸控制、腕踝研習認證

▋媒體報導



▋TED 演講

人生找不到前進方向 怎麼辦?

作者:沈冠霖 醫師 (Kuan-Lin Shen , MD


4 步驟停看聽 再行動


直接帶入人生公式
1、停下:停下來檢視現狀,檢視自己「現在在哪裡」
2、覺察:傾聽內在聲音在,不被外界雜音左右
3、行動:透過小嘗試,而非空想,來測試方向
4、調整:回顧—修正—再前進,讓方向自然浮現


▋步驟一:先停下來(無為)


「無為」不是不作為,而是 「不妄為、不亂為」。
不是完全不行動,而是不亂做、不違反自然,
不要硬逼自己「一定要找到一個大方向」
行動不是越多越好,如果方向錯誤,越努力越慘。
「無為」是不與自然對抗,要順勢而行。
「無為」提醒我們先觀察、等待、理解,
找到順勢的路,再順勢而行。


▋步驟二:覺察


聽見內心,安靜下來,減少外界聲音,才會聽到自己真正的需求。
放下FOMO心 ( 怕錯過 Fear of Missing Out) 
放下功利比較:不要急著和別人比誰先的方向好,誰走得快。
我們活在自己的時間軸上。
專注當下,先把每天的小事做好,累積內在能量。
感受每件事情,對自己而言,是「有能量」還是「消耗能量」,
累積好能量,遠離「消耗能量」的事。
《孫子兵法》:「激水之疾,至於漂石者,勢也。」 
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,能把石頭沖走,這就是「勢」,
我們先累積內在能量。


▋步驟三:小嘗試行動


「無為」像是順水行舟,不逆流亂划,但該撐槳時還是要撐。
小嘗試就是先下水感受水流,再決定要划向哪裡。
在合適的時機,做合適的小事。
用小嘗試去觀察、等待、調整,
而不用一次把人生壓在一個決定上。
小規模行動,比光靠想像更快知道自己適不適合。
畢竟,要下水,才能知道水流此時此刻的流向。
下水後,再調整。


▋步驟四:調整(或有人用圍棋術語說:復盤)


每次行動後回頭觀察自己的感受,再決定要不要放大: 
  • 覺得對的 → 放大
  • 覺得沒感覺 → 捨棄
這就是因勢利導,畢竟風向會變,水流會變,感覺也會變,
滾動式調整,邊做邊修正,
自然而然已經走出方向。
賈伯斯 跟 伊隆馬斯克 就擅長調整,專注在最重要的事。


最後:允許自己「沒有方向」


如果覺察後發現自己想暫時「什麼都不做」,那也沒關係。
我們就允許自己別動,世間本無方向
一旦心靈能自在,不被「該去哪裡」的問題困住,
就已經存在「逍遙遊」的狀態
有無方向都無所謂,保持心靈自由,你本來就在路上。
於是蘇東坡在《記遊松風亭》想通:
「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?」由是如掛鉤之魚,忽得解脫。
想動再動,順心而為。


為什麼身會痛?心會累?

作者:沈冠霖 醫師 (Kuan-Lin Shen , MD


四步驟,看自己卡在哪


身體的疼痛
不是突然來的
而是從一個小小的錯位開始
結構歪了,張力就開始改變
動作出現代償
最後,產生疼痛
要聽起來高級一點
變成英文就是:
1|Alignment(對齊)
2|Tension(張力)
3|Movement(動作代償)
4|Pain(疼痛)




 

心理也一樣


先覺察,問自己
所追求的人生「道」路
是真心所想嗎?
所想,跟所做
有沒有 內在對齊?
如果沒有
內在張力 就生成出來
壓力就一層層累起來
想休息
卻不停加班
想更專業
卻被外務綁架
久了
行為 開始代償
拖延、過勞、暴飲暴食
甚至假裝沒事
最後
換來的是心理的 痛
倦怠、焦慮、空虛

 

身體的解方


不管東方中醫
還是西方骨病學
都在講一件事:
先處理對位,再談疼痛
將錯位校正
平衡回來
張力就鬆了
動作才自然
痛也才能真正緩解


心理的解方


也是如此
當你卡在張力、代償、痛苦裡
先退一步
往心裡走
莊子叫它「心齋」
讓心靜下來
停下紛擾
保持空明
檢視:
內心與行動
有沒有對齊?
還是已經錯位?
一旦調回平衡
張力就鬆了
行動才自然
心的痛,也才能真正緩解



第三步,學建立文章列表。





建立文章列表,是在部落格經營一段時間之後,一定要去面對的,因為你總要有很清楚的文章列表,對你有興趣的新朋友,才能夠快速的找到你對某一個特定主題過去的論述累積。

做一個文章列表其實很簡單,就是貼一篇新的文章,然後把你想要列上的文章標題一篇一篇貼上去,再加上連結。接著把這篇文章的網址,放到一個新建立的按鈕上,這樣就行。

很多同學都會想說,這種重複性的工作有沒有辦法讓電腦自動產生,但事實上是,電腦沒有辦法知道你要怎麼分類,而且就算有自動產生的工具,往往它的排版、先後順序、子標題的命名,都不見得會照你的意思。

與其找了工具之後,發現不合自己的意,我們建議是全部都手動,自己來貼就可以。所有資深校友都是這麼做的,也都有效!

以下的列表範例,多數我們都幫大家準備好,但前兩個,請各位取得你剛做好的兩個練習頁面的網址吧。


我剛剛完成的練習




常見問答




我也要報名



第二步,來學嵌入影片。





為什麼要特別學嵌入影片呢?

因為對於部落格的流量來說,有一個最現實的考量,就是停留時間。當你嵌入了影片在你的部落格文章中,而讀者在你的文章內點了這個嵌入影片來看的話,他看了 4 分鐘,Google 就會認為網友在你的文章停留了 4 分鐘,對你的部落格權重有很好的加分。

實務上我們也沒有太多的時間拍一支完整的影片,並且去 YouTube 上當一個影片流量網紅。專業人士並不適合做許多只是搞笑跟娛樂的操作,所以將別人類似的影片嵌入到自己的部落格,加以評論或補充,就是一個能讓主題源源不絕,也搭上影片熱潮的聰明作法。

當然,評論的方向還是儘量不要去得罪人,免得在網路上引來無謂的筆戰。別人很有空跟我們吵架,但我們有自己的工作跟專業要發展,如果情緒受到影響,就不是很划算。

先跟著互動實作手冊上的介紹,搜尋、嵌入並小幅修改程式碼後,放進這篇文章最前面的地方,然後再自選一個喜歡的影片,同樣取得 HTML 碼,放進這篇文章的結尾處吧。

記得,影片的前後,比照圖片,空行數是前二後二。

也是因為使用 Blogger,跟 YouTube 有同樣的富爸爸,我們才能用這麼簡單的方式,從後台搜尋,就能嵌入想放的影片。

至於為什麼我們不教大家用 YouTube 上面的嵌入碼來放進你的網站呢?那是因為如果你使用那個嵌入碼去貼影片的話,它的尺寸是被固定的,在桌面版跟手機上顯示都會有點問題,沒有辦法隨著螢幕的大小去自行調整好可視範圍。

而我們的範本,正是為了這個問題,特別寫了專屬的程式碼,只要照手冊的方式做,不管讀者的螢幕是大是小、是直的是橫的、是手機或平板或筆電或 4K 螢幕,都能呈現最理想的比例。

最後別忘了,也同樣放上 CTA 唷。




新思惟近期課程



第一步,來學貼文章與圖片。

作者:蔡依橙




這是視覺化的時代,貼文章建議一定要附圖,才能吸引讀者開始看。否則太多人光看到一團文字就會不耐並離開。圖片前後各空兩行,是為了讓圖片跟文字不要太擠,有足夠的空間讓大家認真看見圖片。

一開始第一行則先放作者,因為上過課後,你將會知道,圖片不要盜用,會被告,而是自己拍自己做的最好,所以作者放在圖片跟文字之前,也是很好的宣告。

然後在寫文字的時候,盡量早一點就換一段,一般來說,最多一段四行就好,也就是在第四行的地方,要找個句點換段比較好,一個段落如果長到五行以上,視覺上對一般讀者壓力很大,尤其在手機上顯示的時候,驅離讀者的力道很強,要盡量避免。


加上子標題


你有注意到嗎?頂尖的 YouTuber 會幫自己的影片加上段落,協助對特定主題的人,快速找到他們想要的內容。如果你沒有分段,前面 10 秒鐘讀者失去興趣,他就離開了。

部落格文章也是一樣,你要幫讀者加上子標題,他們如果很趕著要特定資訊的話,往下滑,就能找到。如果一整篇都是文字,沒有子標題,讀者前面讀三行覺得沒興趣不想被吊胃口,他就會離開了。

這時代非常快速,網路文章大家都在拚吸引注意力,沒有人在起承轉合的。要用新聞報導的架構,第一段直接切入主題講重點。或者像是 YouTube 影片,前面要有精華與懸念。

請把上面的「加上子標題」字樣選起來,然後在編輯後台選擇「子標題」後,讓他文字變大,同時也自動加上粗體。

最後,子標題的前後空行數,是前二後一。前二協助他脫穎而出,後一又能與後續的文字保留相關性。


加上超連結


接著,我們來練習做一下連結。假設你覺得下面這篇文章很棒,想要放個連結。我先幫你把文字打好,連結也準備好,請你試著把連結的部分剪下後,在想要變成超連結的文字,用滑鼠選起來後,按 Ctrl-K,然後把超連結貼上去。就能成功。


然後選取這行,加上個「項目符號清單」,就非常有質感囉。日後你想要在任何文字加上超連結,就是用這招。


放上表格、流程圖、數據圖


你現在會放圖片,也會放超連結了。之後你應該會開始思考,如果我想要放表格流程圖,或者是各種漂亮的圖表,該怎麼做呢?

大家可能看過一些炫技的報導網頁,做出漂亮的資訊視覺化,甚至互動式圖表。不過這些都是要花錢請視覺工程師處理的。

個體戶比較務實的方式是,將非文字類的內容,都用 PowerPoint 做成簡報之後,再出圖。

這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,其實就是結合你平時的簡報能力。當你今天為了重要的演講,做了漂亮的圖表與簡報,之後只要作個簡單的圖片轉存,就能夠放到部落格上,讓專業產出的效益更高,一魚兩吃,在網路上持續發揮影響力。

請點開 00_Table_1200x628.pptx 這個簡報檔案,會發現有漂亮的表格、流程圖與堆疊柱狀圖,都是我們新思惟的簡報課程中,校長用同學作品所做的修改示範。既然演講或報告要做一次,如果認真把它做好,除了講課令人驚豔,之後也能把東西放上部落格,接觸更多的人。

這三張也同時是很好的簡報範本,日後你有類似的資料,改改文字就能沿用這樣的版型。當然,如果想學更多,也歡迎參考我們的簡報課程。


請同學練習一下,把這三張轉成 png 檔案,也就是可攜式網路圖形,然後貼到這篇文章來吧。記得,圖片的前後也都是各有兩個空行喔。




像這樣的表格,很適合做兩種治療的比較,或者兩個方案的比較。而且我們不是用表格功能去做,而是簡單的直線跟文字對齊,所以在放圖時比較方便。




流程圖很適合個案安置流程、工作流程、決策流程等等。我們建議對於圖片的說明,就放在像這樣的段落文字中,不要特別去用 Blogger 提供的圖說功能,因為那在不同裝置的顯示常常會有問題。而且,讓設計簡單化,對於跨裝置的相容性會更好。文字跟圖片,就是王道。




最後的數據圖,是許多專業人士報告常做的,你反正有數據,數據在 Excel,要做成 PowerPoint 的圖表也是輕而易舉。這樣我們不用再學新的系統或軟體,用你本來工作跟報告會用的,最省時省力,又發揮最大的宣傳力!


Call-to-Action (CTA)


每一篇文章,大家看完之後,表示他很認同你所說的,在文章的最後,給他一個連結點擊,他真的去按的機會就會很高。

如果你是醫師個人部落格,這個 CTA 就很適合放自己的「門診時間」。如果你是辦活動與課程的,CTA 就是「現在報名」。如果你希望大家回顧過去的某篇文章,也可以指定請大家回去看那篇。

CTA 就是設定成子標題,加上粗體,以及置中。然後給上一個超連結即可。

我們就以推薦新思惟的近期課程為例吧!


近期課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