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沈冠霖 醫師 (Kuan-Lin Shen , MD)
4 步驟停看聽 再行動
直接帶入人生公式
1、停下:停下來檢視現狀,檢視自己「現在在哪裡」
2、覺察:傾聽內在聲音在,不被外界雜音左右
3、行動:透過小嘗試,而非空想,來測試方向
4、調整:回顧—修正—再前進,讓方向自然浮現
▋步驟一:先停下來(無為)
「無為」不是不作為,而是 「不妄為、不亂為」。
不是完全不行動,而是不亂做、不違反自然,
不要硬逼自己「一定要找到一個大方向」
行動不是越多越好,如果方向錯誤,越努力越慘。
「無為」是不與自然對抗,要順勢而行。
「無為」提醒我們先觀察、等待、理解,
找到順勢的路,再順勢而行。
▋步驟二:覺察
聽見內心,安靜下來,減少外界聲音,才會聽到自己真正的需求。
放下FOMO心 ( 怕錯過 Fear of Missing Out)
放下功利比較:不要急著和別人比誰先的方向好,誰走得快。
我們活在自己的時間軸上。
專注當下,先把每天的小事做好,累積內在能量。
感受每件事情,對自己而言,是「有能量」還是「消耗能量」,
累積好能量,遠離「消耗能量」的事。
《孫子兵法》:「激水之疾,至於漂石者,勢也。」
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,能把石頭沖走,這就是「勢」,
我們先累積內在能量。
▋步驟三:小嘗試行動
「無為」像是順水行舟,不逆流亂划,但該撐槳時還是要撐。
小嘗試就是先下水感受水流,再決定要划向哪裡。
在合適的時機,做合適的小事。
用小嘗試去觀察、等待、調整,
而不用一次把人生壓在一個決定上。
小規模行動,比光靠想像更快知道自己適不適合。
畢竟,要下水,才能知道水流此時此刻的流向。
下水後,再調整。
▋步驟四:調整(或有人用圍棋術語說:復盤)
每次行動後回頭觀察自己的感受,再決定要不要放大:
- 覺得對的 → 放大
- 覺得沒感覺 → 捨棄
這就是因勢利導,畢竟風向會變,水流會變,感覺也會變,
滾動式調整,邊做邊修正,
自然而然已經走出方向。
賈伯斯 跟 伊隆馬斯克 就擅長調整,專注在最重要的事。
最後:允許自己「沒有方向」
如果覺察後發現自己想暫時「什麼都不做」,那也沒關係。
我們就允許自己別動,世間本無方向
一旦心靈能自在,不被「該去哪裡」的問題困住,
就已經存在「逍遙遊」的狀態
有無方向都無所謂,保持心靈自由,你本來就在路上。
於是蘇東坡在《記遊松風亭》想通:
「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?」由是如掛鉤之魚,忽得解脫。
想動再動,順心而為。